如果连银行股都难以让投资者赚到钱,那么在其他股票中寻找盈利机会,恐怕只会难上加难。或许有股民会反驳:"我没买银行股,照样在股市里赚了钱。"但不得不承认的是,这种情况更像是市场波动中的小概率事件。本质上,它更像是一场"零和游戏"——你赚到的每一分钱,都可能来自其他股民的亏损,并不具备普遍的盈利参考意义。评判一只股票、一个板块是否具备真正的投资价值,绝不能被短期的炒作热潮所迷惑,而应聚焦其长期能否为投资者创造稳定回报。从这个角度看,银行股的分量不言而喻。当前A股市场中,42家上市银行的年度利润总和,占全部5400余家上市公司总利润的40%。这个数字背后,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:A股市场所谓的投资价值,很大程度上正由银行股默默支撑。试想一下,如果将银行股的利润从市场中剔除,剩余板块的估值将会高到惊人,整个市场的投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不少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股票,不仅难以创造实际价值,反而成为市场资金的"消耗者":大股东通过减持不断从股市抽离资金,券商及各类市场参与者的运营成本,最终也会以各种形式转嫁到普通股民身上。于是我们看到,股市里总有少数人在短期内欢呼雀跃地宣告盈利,这场景像极了彩票中奖的幸运儿——他们的故事被反复传播,却掩盖了背后大多数人的沉默与亏损。当我们拉长投资周期就会发现,在缺乏价值支撑的市场环境中,赔钱才是大多数散户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银行股或许不是最耀眼的"明星",却可能是市场中最稳健的"压舱石"。在波动剧烈的A股市场中,与其追逐短期炒作的泡沫,不如静下心来思考:那些真正能穿越周期、创造持续价值的标的,才是投资路上更可靠的依托。